Sep 10, 2023
·
2 min read
大家好,我是拓寰老師,
今天來談一本雜誌《在孩子面前絕對不能說的30句話》,
讓我們開始吧,
一、強化自信,
「孩子的能力決定在爸爸的小習慣」,第三段落,負面語言所說,
這本雜誌也訴說了完全一樣的故事,「比馬龍效應」,
研究者選出一批小學生,先測試他們的個別智商後,
隨機抽出 20% 作實驗組,告訴老師他們是資優兒童【註:事實上他們與普通學生無異】,
過了1年,這些「資優兒童」的智商突飛猛進,
平均增長明顯高過其他學生,
其中的原因是,由於「資優兒童」的期待,
老師們也用「重視和鼓勵」來對待這些孩子,
如此小孩們獲得了充分的自信,學習動機更強,而變得更聰明,
這種現象被稱為「自我實現的預言」,
一個人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預期,而真的朝向那個預期的方向發展,
如此,如果希望孩子往「學習力強」的方向前進,
就改說: 「哪裡不懂,我們一起來解決吧」,
「爸爸媽媽全力支持你」,
「找出不會的地方,繼續努力就會更進步」,
而不要說:「怎麼這麼笨」,
孩子受到挫折,反而會往「負面預期」的方向前進,
二、保存期限,
這本雜誌引述親子作家汪培珽說的,「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」,
當孩子願意黏著父母時,這段時光是很值得把握的,
如此,若父母真的工作太忙,總是跟孩子說:「不要打擾我,我很忙」,
孩子會慢慢建立與父母說話沒意思的想法,
這種想法如果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建立,
孩子長大的時候,就不會和父母交心,
同時,「我這麼做是為你好」也不是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向,
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方式做的時候,
是以愛為名來行掌控之實,
小孩的「配合」父母,跟小孩能自動自發是不一樣的,
三、改變,
父母若用強力的語氣,如:「你怎麼不做功課」,與小孩交談,
得到的不是0效果,就是反效果,
教育碩士,資深心理諮商師蒙謹說這樣是很 NG,(No Good) 的,
可以改用「來,我和你一起做功課」,
同樣的,看到孩子悶悶不樂,
問「你是不是有什麼不高興」反而得不到答案,
可以跟孩子說「某某(孩子的名字),跟你說個秘密喔」,
先拉近和孩子的距離,在慢慢了解他心裡的故事,
「這有什麼好哭的」也是反效果,
可以跟孩子說「我知道你很傷心,看,我在這裡陪你」,
罵人前,父母有6道《標準作業程序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》要注意,
一、先聽理由,不要劈頭就罵,
二、指責要簡短準確,
三、一次訓一件事,不要翻舊帳,
四、責罵的應該是「行為」,而不可以罵人格,
五、孩子犯錯,父母要「馬上說」,
六、要跟孩子說明「哪裡」做錯了,
結語,
這本雜誌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親子教育觀點,
一、我們應該強化孩子的自信,相信他們的潛力,
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,不斷進步,
二、我們應該注意父母的保存期限,把握孩子願意與我們交流的時光,
三、父母應該改變溝通方式,用柔和的語氣和孩子交流,
遵循六道標準作業程序,確保溝通有效且建設性。
--
※ 發信站: 大兔的神密世界(BunnyBBS.tw), 來自: 180.217.47.69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bunnybbs.tw/article/1a_SCmKy